童年時去世的姐姐,遺體檢驗出了疑點,而父親在去世之前說:「我做了正確的事。」
十四年前四個高中男女因熱愛音樂而共同組織月團,即使已經出社會,仍然定期練習並演出。
而十四年後發生悲慘的事件,主角也下定決心,要做「正確的事」。
道尾的書從影子開始,在看了向日葵不開的夏天及獨眼猴之後,由於獨眼猴的風格令人喜愛,我又接著啃了這本「鼠男」。
鼠男其實是一個心理測驗。隨者漸進式的暗示,兩個相同的圖畫卻會造成完全不同的解釋。如果動物圖案放在鼠男前,那麼鼠男的圖就看起來像是老鼠,反之若是人臉,卻像是大叔。而圖案本身並沒有正確的答案,都是偏差的觀察而得到的結果。
「說老實話,我今天真的很難過,真不想搭電梯。」
「我了解,社長。只是畢竟這裡是五十樓,也不能走樓梯下去。」
「電梯來了,社長您請,常董您也請—」
50
「...十五年了阿。日子過得真快,我也年紀大了...」
49
.....
47
「...那孩子如果還活著,今天也三十五歲了...」
46
.....
「沒錯,聽說電梯裡會不知不覺多出一個年輕男人。」
.....
15
「常董,怎麼了?你臉色不大好耶。」
14
.....
5
「我不想死!」
4
.....
書的一開始如同音階一般,隨著電梯樓層往下倒數,順勢帶入了令人發毛的怪譚。如同獨眼猴般,一開始就能夠吸引我的目光。然而隨著主角以高中好友的四人樂團定期聚會演出,在十四年間也改變了許多事。鼓手光的離開,隨著桂的加入,一切事情都慢慢在變化。
書中間不斷夾雜的樂團曲目以及節綠的歌詞,一直讓人有種隨著劇情的樂符起舞的感覺。如同藏在主角姬川亮心中的童年往事-姐姐死亡的意外事故,童年的回憶也存在女友小野木光心中-開朗慈愛的父親莫名的拋棄她和妹妹離開家庭。就這樣在不知覺中做出了不該做的事
故事劇情就如同樂譜一般,一段一段起落出現。而大家所看到的都是自己所謂的「真相」,卻沒有人看到事情的全貌。就這樣被表面的光芒奪目,而聽不到樂曲真正的聲音。在一連串的誤解之下,大家都做了自認為「正確的事」。
本書中沒有運用太多的敘述性詭計,而是在每個人的視野上多了一個框架,大家都因為經驗的判斷而導致了錯誤的結論,因為一個簡單的誤會而造成了悲劇的發生。
結果結局一再翻轉,在每個翻轉的結局之中,又能夠慢慢看出事情的全貌。最後的最後,線索連同大家心中的結局慢慢串聯起來,以溫暖的畫來結尾,而整本書餘韻無窮。
如同起起伏伏的音樂一般,人生也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